自题画梅

自题画梅朗读

野梅如雪缀寒条,梦断孤山月已凋。锦色千重应物累,春愁一点许君消。

贪泉穿石真迷眼,细柳经风竟折腰。不觉只今林下客,青毡自拥话前朝。

一、诗画主题与意境

    ‌高洁冷逸的梅格‌
    金鉴才笔下的梅花以“高洁冷逸”为基调,常通过水墨渲染枝干遒劲、花瓣清疏的形态,呼应其诗中“清芬来鼻底,触额有花殊”的孤傲意象‌。
    ‌自然与禅意融合‌
    画梅常配题诗,如《春夜孤山访梅》中“烟笼三水貌,影扑一帘疏”,将梅影与山水雾气交织,营造空灵禅境,体现文人画“诗画互证”的传统‌。

二、艺术表现技法

    ‌传承经典与创新‌
        以《芥子园画谱》为基础,强调梅枝“女字穿插”“疏密相间”的程式化结构,但融入写生观察,使线条更富自然律动‌。
        水墨技法上,淡墨皴擦表现老干苍劲,浓墨点苔凸显生机,形成“浑、刚、清”的独特质感‌。
    ‌诗书画印一体‌
    画面常以篆书或行楷题诗,如《自题垂枝梅花图》《自题梅石小鸟图》,书法笔意与梅枝走势呼应,印章布局疏密有致,强化文人雅趣‌。

三、文人精神寄托

    ‌孤傲品格的隐喻‌
    通过“避世独放”的梅花形象,暗喻艺术家淡泊名利、坚守传统文人价值观的立场,与明代徐渭、清代金农等一脉相承‌。
    ‌劳动与悟道的统一‌
    金鉴才主张“劳动即悟道”,其画梅过程强调“心力、笔力、墨力”的锤炼,将日常创作升华为精神修行,呼应《梅》技法画谱中的实践哲学‌。

金鉴才

( 1943— )中国当代书法家、画家、篆刻家、诗人‌,浙江义乌人,师承潘天寿、沙孟海等名家,融诗书画印于一体,以传统文人艺术精神为内核,作品兼具古韵与创新‌。 出生背景‌:1943年生于浙江义乌大陈镇红峰村,先世本姓刘,系西汉中山靖王后裔‌。 ‌教育经历‌: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,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(现中国美院)中国画系书法专业,为首届书法专业本科生‌。 师从潘天寿、吴茀之、沙孟海、陆维钊等艺术大师,并问学于张宗祥、韩登安等名家‌。...

金鉴才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水聚即为沤,沤散还为水。祇这聚散中,便是真如理。

()

中山风物有前缘,经赏重阳第五年。莫为素毛悲晚岁,且吹黄菊酌芳筵。

退求僻郡疑邀宠,甘老穷边似好权。笑问此身何计是,不如嘉节倒垂莲。

()
姚佳

零陵人物望中仙,石室兵书物外天。一路花光红不息,九嶷山色郁相连。

潇湘夜雨怜斑竹,巴蜀春风响杜鹃。翌日紫霞铺碧水,浯溪行尽绿杨烟。

()

西风篱落兴悠然,秋影横江雁帖天。

短发未成吹帽饮,高吟先赠把茱篇。

()

华馆相望接使星,长淮南北已休兵。便须买酒催行乐,更觅何时是太平。

()

未得理归棹,还栖江上楼。钟疏遥隔水,寒浅尚疑秋。

月色从今满,江声自古流。夜乌啼不住,知是宿城头。

()